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

KONI 1150黃金版之開箱

碟盤、煞車、輪圈都換了,當然就是該輪到避震了。底盤強化這件事並不能歸類於改裝,而是為了安全性XD...

至於用什麼避震好?當然也是問了許多前輩,現有的改裝是否素喜?還是有推薦哪個品牌型號,有車友推薦KONI,也有車廠建議KW,大致上做了一些功課,KONI for S3 8L最頂應該就是1150,在往下是1140、1130,而KW就是V3,往下是V2、V1,當然在價格、功能性都有差異,最高階的就是高低、軟硬可調,原本是考慮KONI 1140或是KW V2,不過有車友勸敗直上KONI 1150或KW V3,當然只好聽從前輩的指教。KW V3是不錯,但遠比1150要貴不少。

聽說香港是改車的聖地,有不少套件在香港買是便宜的,以KONI 1150為例,先前所問到的折合台幣大約是不到4萬元,而台灣公司貨大約是53000元,水貨大概是47000元左右,原本是想從香港訂,不過4萬元加上貨幣轉換費率、運費、有的沒的,可能也差不多快接近水貨價格,想想還是直接買水貨,反正這東西不是電子零件,應該不會有新品就故障的問題才是。S3 8L並非熱門車款,大多物品都不會有現貨...就是要訂啦...坐船3個月...

其實會換避震還有一個原因,19吋的圈胎上去之後,原本的避震根本就太低了,在壓坑的時候會擦到內規板,這又牽扯到另一個原因,因為墊的太緊繃,框胎切齊輪拱過於完美,一切都是犯賤所致。


等了近三個月,終於來了...



這是完美的開箱角度!

一共有四支...廢話,一車不然是幾支XD

後面的桶身跟彈簧是分開的


後避震的桶身


前避震桶身與彈簧

這個環節是用來調整高度

上面的部份是用來調整軟硬,前避震打開引擎蓋從上座就可以調整,很方便


後避震用來調整高低的KIT套件

配件,說明書、前避震軟硬調整工具、高低調整用扳手、不知名的罐裝噴霧器(貌似是保護作用?

軟硬調整的說明書

最大有720度可調整

KONI 1150只有調整前避震軟硬比較簡單,用一個套桶的工具旋轉就可以調整,後避震軟硬就得把桶身拆下來才能調整,而前後的高低則是得頂高,然後用工具轉。

用了大約也將近10個月的時間,整體還算是舒適滿意,不過所附的彈簧有點篇軟...那又是另外一篇的犯賤故事了XD..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